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虹辰 张钧政
编者按:
“小河弯弯”蝶变“科创引擎”。国务院河套《规划》发布两周年之际,河套深圳园区以“一月一个样、一年大变样”姿态拼搏奋斗、蓬勃向新,锚定高质量完成规划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发展建设捷报频传、硕果累累。深圳商报此次聚焦河套合作区产业发展新生态、新模式、新成果,推出“河套向未来”系列报道,试看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小、年纪最“轻”的国家战略平台,如何从“规划蓝图”打造一片改革“热土”、创新“沃土”。
小河套,大作为。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占地3.89平方公里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物理空间不大,但其独一无二的国家战略平台优势,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带来强大的“化学效应”“乘数效应”——
目前,世界500强创新机构纷至沓来,深港科创协作日趋成熟,国际性产业标准组织加速落地,牵引全球产业链资源汇聚,创新产业集群正迸发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驱动河套迈向“世界级科研枢纽”的宏伟蓝图。
世界500强创新机构纷至沓来
“国际产业资本嗅觉最敏锐,是全球产业变革的先行者。”而在河套合作区,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央企研发中心正接踵而至。记者注意到,在河套合作区,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在抢占投资机遇时表现得特别灵活和敏锐,苹果分公司、星巴克数字技术创新中心、意法半导体全球封测创新中心、香港中华煤气港华能源研究院等8个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落户河套。大型央企研发中心先后加速引进贝格富配资,招商局、华润、中国钢研、中国一汽、中煤科工等央企在河套布局研发中心,培育出“香港18C第一股”晶泰科技,元戎启行、未来机器人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在河套加速成长。
早在2023年,星巴克全球首个专注数字化创新的实体机构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SITC),就已落子河套,前期1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将用于数据基建;苹果在河套设立的大中华区及亚太区核心研发中心,直接联动香港及国际科研资源,探索研发数据跨境流动试点,优化全球研发协作效率;今年8月,央企华润旗下的华润生命健康研究院实验平台将建成运营,将聚焦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方向,来开展细胞生物学研究等;……
细数这些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央企在河套投资新建的创新中心不难发现,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前沿产业正成为布局焦点,持续积蓄产业创新“势能”。
深港协同打造国际一流科创平台
“一河两岸、一区两园、一国两制”,深港协同是河套合作区发展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两年来,河套充分挖掘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巨大潜力,协同香港引进国际顶尖研发型企业机构,联手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与香港园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协作平台(包括位于深圳园区的“国际临床试验中心”和位于香港园区的“国际临床试验所”),联动国家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形成“三中心一所”的生命健康产业战略协同新格局。共建内地首个“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园区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吸引香港应科院等66家香港科研机构、企业批量落地,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资源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河套大力引进香港知名高校优势学科重点科研项目,目前已集聚香港大学新型科技创新中心、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港智慧医疗机器人开放创新平台、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时空智能与可靠性数据分析理论研究项目等香港5所世界百强高校超10个科研平台。
国际性产业标准组织集聚
河套合作区深知,“科技创新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约数’。”为建立更加完备的国际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河套合作区按照“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简化注册流程、缩短注册时间”模式,通过技术标准化与开放协作,大力打造国际性产业标准组织集聚区,牵引全球产业链资源汇聚。
截至2025年7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已形成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的高度集聚,先后落地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国际星闪无线短距通信联盟、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全球智慧物联网联盟、全球计算联盟等5家我国自主发起的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累计产出标准148项(含国际标准19项)。推动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世界创新城市合作组织先后落户。
记者注意到,仅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WAA),就累计吸引会员超2000家(含华为、鸿蒙生态等),其中WAA的国际会员占比达30%。
河套合作区通过构建全球开放型产业合作平台,快速集聚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头部创新资源,牵引全球产业链资源汇聚。
创新产业集群,在河套合作区,正迸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受访单位供图)贝格富配资
举报/反馈诚利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