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排版:陈展如疼痛专科港陆证券
传承102年,专注疼痛治疗
第122篇深度好文
1267字·5分钟健康充电
现今生活中,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上班族、开车族,甚至在校学生都是颈椎病的高发人群,头痛、肩痛、脖子痛,头晕、恶心、心跳快,这些都是颈椎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而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颈性眩晕带来的危害更为严重。罹患此病的人往往痛苦不堪,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一、什么是颈性眩晕
颈椎病变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后循环障碍引起颈椎活动相关的眩晕、恶心、呕吐等,发作的时候意识清楚,有的时候会出现眩晕性的跌倒。它是颈椎间盘退变及相邻的附属结构改变而形成,类型就是椎动脉型或者椎动脉和交感神经混合型,产生局部的神经刺激造成血管的功能障碍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当出现供血不足的时候,会出现头晕、头痛或者恶心情况。
展开剩余83%认识一下椎动脉解剖结构↓
二、颈性眩晕的危害
颈性眩晕的主要症状有颈肩部疼痛不适、平衡感觉障碍、头痛、记忆力减退、视物模糊。临床主要以急性发作和慢性起病两种表现方式。下面详细介绍这两种情况的危害。
01、急性发作时多因为项部正常/异常的活动刺激异常受压的椎动脉,引起椎动脉痉挛,局部血流速度异常,即刻出相对严重的眩晕。当急性发作眩晕时不要惊慌,立即平卧休息,避免因摔倒造成二次伤害;家中如有血压计可测量一下,排除一下因血压波动引起的眩晕。待眩晕平稳后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02、慢性起病时会使病人因反复发作的眩晕导致情绪出现波动,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难以维持日常生活,同时还可合并心理疾病。这类人虽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但就是控制不住,遭受极大困扰,同时加重了项部肌肉的异常变化,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椎动脉受压,破坏颈部平衡。
三、颈性眩晕的处置与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积极治疗颈椎病,预防颈性眩晕港陆证券,避免反复发作眩晕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临床的症状采集、体征汇总、以及颈椎影像学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等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确诊疾病。在治疗中我们根据发病缓解程度,按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三期分型治疗方案执行:
急性期:药物(镇静、改善供血)+针刺+推拿手法(点按穴位)
缓解期:药物(中药汤剂)+针刺+推拿手法(拔伸关节)
恢复期:药物+针刺+推拿手法(颈椎整复手法)+康复训练
四、康复训练与预防
同时针对长期“低头”所致的颈部异常,在改善眩晕症状的基础上,我们特别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重新建立颈部的平衡。以“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功法,结合现代肌肉、韧带的锻炼方式,促进颈部恢复,坚决不做“低头族”,减少颈性眩晕的发作。
1、自我按摩
(1)按揉项韧带(哑门至大椎):患者坐位,以示、中、环三指按揉项韧带(哑门至大椎)。由上至下,反复操作3次。
(2)点按风池:患者坐位,以双手拇指点按双侧风池,约30秒。
(3)拿上斜方肌(肩井):患者坐位,以对侧掌根和示、中、环、小四指对掌用力,拿上斜方肌(肩井),约30秒。
2、康复锻炼
→体态调整相关练习——PNF拉伸法
(1)颈半棘肌、肩胛提肌拉伸练习:颈半棘肌、肩胛提肌位于颈肩结合部的后外侧。颈半棘肌紧张易导致颈项部疼痛、颈性眩晕和头痛;肩胛提肌紧张劳损易致肩背痛,肩胛内上缘疼痛明显。
第一步:主动拉伸
第二步:被动拉伸
(2)头颈夹肌、上斜方肌拉伸练习:头颈夹肌紧张易导致颈项部疼痛、颈性眩晕和头痛;上斜方肌紧张易致头颈痛、肩背痛。
第一步:主动拉伸
第二步:被动拉伸
3、稳定性练习
(1)全颈屈伸:双手抱于颈部两侧,全颈前屈时,下颌内收,同时下颈部前屈。全颈后伸时,下颈部后伸,同时下颌抬起。
(2)仰卧位颈部加垫练习:练习者仰卧位,颈部下方垫起,枕垫软硬适中,以一拳高为宜,颈部加垫练习一次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4、功法锻炼—易筋经
掌托天门(易筋经):此式主要拉伸肩背部肌群,同时可提高肌群协调性。5次/组,2-3组/天。注意腰腹要适度紧张,同时保持正常呼吸,不要屏气。
第一步:左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举至与肩同高,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第二步:曲肘回收至胸前,掌心向下。
第三步:翻掌心向上,双手指尖相对,行至耳下。
第四步:双掌向上撑,至双臂伸直,同时提踵,目视前方。
第五步:双手握拳,下落。
第六步:双臂下落至与肩同高,缓慢放松双拳变掌,同时足跟下落。
第七步:双臂继续下落,至身侧,收式。
发布于:山西省诚利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