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走进在广州海珠区的黄埔村,老房子挨挨挤挤,青石板路弯弯曲曲,走着走着,就能撞见一栋特别的小楼——大家都叫它“日本楼”。它不像村里其他房子那样带着典型的岭南味儿盛多网,青砖墙上嵌着红砂岩的门框,上面刻着些弯弯的花纹,大门门楣上还有个太阳模样的浮雕,一看就带着股异国风情。
这楼的来历,得从一百多年前说起。那时候,村里有个叫冯佐屏的年轻人,坐船去了日本读书。在那边,他认识了日本姑娘平原爱子,两人情投意合,成了家。过了些年,夫妻俩带着孩子回了黄埔村。冯佐屏看着妻子在陌生的环境里总有些闷闷不乐,知道她是想家了。为了让妻子住得舒坦点,他特意盖了这栋带着日本风格的小楼。楼里有日式的和室,地板铺得平平整整,踩上去软软的,平原爱子在这儿待着,总算能少些乡愁。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直到抗战的炮火打破了平静。那会儿广州沦陷了,战火眼看就要烧到黄埔村。有一天,一队日本兵闯进了村子,手里端着枪,到处砸东西、抢东西,村民们吓得躲在家里盛多网,大气都不敢喘,心提到了嗓子眼,都觉得这下要遭殃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平原爱子站了出来。她没躲没藏,反而径直朝着日本兵走了过去,手里紧紧攥着一把宝刀。这刀是她当年从日本带来的嫁妆,关于它的来历,村里一直有好几种说法:有人说平原爱子是日本天皇的远亲,这刀是特意给她作陪嫁的;也有人说她是幕府末年将军的侄女,这刀是将军亲手送的;还有人讲,这是某位日本首相的侄女才能有的待遇。
不管这刀到底来头多大,当时的情景谁都忘不了。日本兵原本凶神恶煞的,可一看到平原爱子手里的刀,突然就像被钉住了似的,停下了动作。他们盯着那把刀看了好一会儿,居然纷纷放下了手里的枪和军刀,对着宝刀恭恭敬敬地鞠了好几个躬盛多网,然后灰溜溜地撤出了村子。
就这么着,平原爱子凭着一把刀,保住了整个黄埔村。从那以后,直到抗战结束,日本兵再也没来过这儿捣乱。村里人提起这事,都打心眼儿里佩服她,说她是救苦救难的“女英雄”。
如今,日本楼还好好地立在村里,前些年翻修过,红砂岩的门框更亮了,青砖墙上的太阳浮雕也依旧清晰。阳光透过木窗棂照进院子,落在青石板上,慢悠悠的,像在一遍遍讲着过去的故事——讲冯佐屏对媳妇的疼惜,讲平原爱子在危难时的勇敢,讲这栋楼里藏着的跨越山海的情分,还有那段护着全村人平安的传奇。
诚利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